电介质介电性能的影响因素
电介质的介电性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,而是和电介质所处的环境有关。常见影响材料介电性能的参数有温度和电场频率。介电性能是电介质在电场下微观极化的宏观反应,因此,外界因素对介电性能的影响,本质就是对电介质的微观极化的影响。
电介质的微观极化在宏观参数的表现形式为介电常数,在实验中用仪器测得的材料介电常数是所有极化的综合表现。每种极化形式都有一特定的松弛频率,不同的极化松弛频率不同。当交变电场的频率大于松弛频率时,材料的该种极化则跟不上电场的变化,基本消失,也不再会对介电常数产生贡献,因此,随频率的增大,介电常数在松弛频率附近通常都会有一个台阶式的下降,如图 1.4 所示。而且该种极化在所有极化中占的比重越大,相对应的介电常数下降越多。极化是一个松弛过程,不是瞬间完成的。在松弛频率附近,电介质的极化滞后于电场变化,介电损耗迅速增加,在松弛频率附近形成一个尖峰,如图 1.4 所示。
温度对电介质的影响非常复杂。对于晶体而言,还涉及晶型转变等复杂的过程,比如,偏氟乙烯-三氟乙烯共聚物在 70 oC 左右会发生铁电体和顺电体之间的转变,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。这种转变和各种晶体的自身结构有关,这里就不再详述。这里讨论的温度对聚合物电介质介电性能的影响,不涉及聚合物晶型转变。温度的变化会改变某一固定频率的介电性能,变化趋势和频率有关。比如 Xu 等在研究尼龙 610 的介电性能的过程中发现,材料的介电性能在不同频率下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,如图 1.5 所示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在 100 Hz时,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随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大;而在 1 MHz 时,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大而变大的趋势减弱,损耗因子随温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。为了便于深入研究温度的影响,人们通常把温度和频率一起研究。在聚合物基体中,温度的影响与时温等效有点类似,随温度的升高,载流子和偶极的活动性都会增大,使得极化松弛时间变短,相当于频谱的形状没有变化而位置却向高频移动Fattoum 等在研究聚苯胺/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PAni/PMMA)复合体系的介电松弛时发现,该材料电模量虚部的松弛峰随温度的提高而向高频移动,但形状几乎没有变化,如图 1.6 所示。
温度对松弛的影响因松弛机理的不同而不同。有些松弛峰值频率和温度呈阿伦尼乌斯关系(公式 1.9 所示),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侧链松弛和界面极化松弛。对于这种松弛,我们可以测不同温度下的松弛频谱,然后用 lnf 对温度的倒数作图,依据斜率计算出该松弛的活化能,深入研究松弛机理。有些松弛与温度的关系则是符合 Vogel-Fulcher 方程(公式 1.10), 这些松弛多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有关,可以利用松弛时间来估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:
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