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13699145010
article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操作中的几个关键技巧?

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操作中的几个关键技巧?

更新时间:2025-10-24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638514751357519122307.jpg

一、操作中的关键技巧

1. 电极系统的精细化处理 

清洁规范:使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擦拭电极表面(顽固污渍需超声波清洗),避免油脂、灰尘等杂质影响电场分布。清洁后需晾干并涂覆薄层防氧化硅脂,防止电极氧化。

间距校准:通过标准电容器(如NIST溯源的100pF电容)校准电极间距,确保空电极电容值接近理论值(空气ε≈1),介质损耗因数(tanδ)趋近于0。

压力控制:固体样品需施加0.5N/mm²接触压力(参考设备手册),确保电极与样品紧密贴合,减少空气间隙引入的误差。

 2. 样品预处理的标准化流程

固体样品: 切割为直径50-100mm、厚度0.1-3mm的均匀薄片,边缘打磨光滑以消除边缘效应。 用砂纸打磨表面后,再用乙醇擦拭去除碎屑,避免表面粗糙度影响测试结果。

液体样品: 过滤去除悬浮物,超声脱气30分钟(-0.1MPa)以消除气泡干扰。 注入电极腔体时沿内壁缓慢倾倒,防止液面波动产生空气夹层。

粉末样品:在20MPa压力下压制成圆片,测试3片取平均值以减少压制密度差异的影响。

 3. 环境参数的严格控制

温湿度管理: 实验室环境需稳定在23±2℃、湿度≤65%,避免湿度波动导致材料表面凝结水分影响介电性能。 高频测试时,建议将仪器移入恒温恒湿箱(25℃±1℃,50%RH±5%),静置2小时后再测试。

电磁屏蔽: 使用双层屏蔽电缆(内屏蔽层接地,外屏蔽层浮地),缩短电极引线至30cm以内,减少外界电磁干扰。 必要时将仪器置于金属屏蔽箱内(屏蔽效能≥60dB),或远离电机、变压器等干扰源至少2米。

 4. 参数设置的针对性优化

频率选择: 工频设备固定50Hz,高频设备根据材料特性选择(如高频材料选1MHz,低频选50Hz)。 测试含偶极子极化的材料(如聚合物)时,需覆盖其极化响应频段,避免因频率失配导致介电常数测量偏差。

电压设置: 从低电压(如500V)逐步升至目标值,不超过样品击穿电压的50%,防止材料击穿。 高压测试时,人员需远离设备1米以上,并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防电弧风险。

 5. 数据采集的科学方法

多次测量:同一样品至少测试3次,剔除离散值后取平均值,重复性误差应<2%。 动态监控:实时观察tanδ和ε的变化曲线,若数值突变(如tanδ突增),立即暂停测试并检查样品是否击穿或接触不良。

环境记录:同步记录测试时间、温湿度、设备编号及测试参数,便于结果溯源和误差分析。

 二、购买指南

 1. 核心参数的匹配性验证

频率范围: 避免选择固定频率设备,优先考虑宽频型号(如20Hz-1MHz),以适应不同材料的极化特性。 高频应用(如5G基板测试)需确认频率覆盖至100MHz以上,且具备自动频率锁定功能。

温度控制: 若需研究材料的温度依赖性,选择温控范围-70℃~300℃、精度±0.5℃的设备,如ZJD-87型。 注意温控腔的均匀性,避免局部温度偏差导致测试结果不一致。

测量精度: 介电常数误差应≤±0.5%,介质损耗分辨率需达1×10⁻⁵以上(如ZJD-C型)。 警惕商家虚标参数,要求提供第三方校准报告(如CNAS认证)以验证精度。

 2. 电极系统的兼容性评估

电极类型: 固体材料建议选择三电极系统(含保护电极),可有效消除边缘效应。 液体测试需配备密封电极腔体,防止液体泄漏腐蚀设备。

尺寸适配: 确保电极尺寸与样品规格匹配(如固体圆片直径15-50mm),避免因样品超出电极覆盖范围导致电场畸变。 粉末测试需确认设备是否标配压片机及配套模具,避免额外采购成本。

 3. 功能模块的实用性考量

自动化程度: 优先选择支持自动补偿(如分布电容扣除)、自动扫描(频率/温度)的型号,减少人工操作误差。 应用可考虑集成动态拉伸测试功能的设备,同步监测材料形变与介电性能的关联特性。

数据管理:要求软件支持本地硬盘+异地移动存储的双备份机制,防止数据丢失。 验证软件是否兼容Excel、Origin等常用分析工具,便于数据二次处理。 


北京中航时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
  • 联系人:石磊
  • 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1号
  • 邮箱:zhsdyq@163.com
  • 传真:86-010-80224846
关注我们
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

扫一扫
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 © 2025 北京中航时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京ICP备14029093号-1    sitemap.xml
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