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结构、性能、应用、性价比四个方面对电压击穿强度试验机的选购建议及注意事项
结构方面
高压发生器:
类型选择:根据测试电压范围选择直流(DC)或交流(AC)发生器,直流型适用于高绝缘材料,交流型更贴近实际工况。
稳定性:核心部件需采用高精度绝缘材料和抗干扰设计,确保高压输出稳定(波动<±1%)。
散热系统:大功率发生器需配备风冷或油冷散热结构,避免长时间测试导致温升影响精度。
电极系统:
材质要求:电极建议选用黄铜或不锈钢,表面需抛光处理,避免放电影响数据。
标准适配:电极形状需符合IEC 60243、ASTM D149等标准(如球形、圆柱形或针板电极)。
可调间距:配备微调装置(精度±0.1mm),适应不同厚度样品测试需求。
安全防护:
物理隔离:测试舱需采用透明防爆材料(如聚碳酸酯),并配置门锁联动断电功能。
接地保护:设备需有独立接地端子,接地电阻<4Ω,防止漏电风险。
紧急制动:设置双保险急停按钮,击穿后0.1秒内自动切断高压并放电。
性能方面
测试精度:电压测量误差应≤1.5%,电流分辨率需达0.1mA,推荐采用数字式传感器替代传统指针仪表。
升压速率:需支持多档可调(如0.1kV/s~5kV/s),满足不同标准(如GB/T 1408要求分阶段升压)。
测试范围:
常规机型覆盖0~50kV,若测试高绝缘材料(如航空航天复合材料),需选择100kV以上机型。
电流量程建议≥20mA,避免击穿后因过载损坏传感器。
数据采集:至少支持100组数据存储,具备USB导出或联网功能,部分机型可自动生成击穿曲线图。
应用方面
材料类型:
固体材料:需配备可调压力夹具,避免样品移位;液体材料测试需定制密封容器。
高温/低温测试:若需模拟环境,选择带温控箱的机型(如-70℃~300℃范围)。
标准兼容性:确认设备是否内置常用测试程序(如IEC 60243、GB/T 1695),减少手动设置误差。
扩展功能:可选配局部放电检测模块或耐电弧测试功能,满足多场景研发需求。
性价比方面
进口 vs 国产对比:
进口设备:精度高(误差≤1%)、耐用性强,但价格为国产品牌的2~3倍,维修周期长。
国产设备:主流厂商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,中端机型(10~30万元)可满足多数企业需求。
耗材与维护成本:
电极损耗:黄铜电极寿命约5000次测试,更换成本约2000元/对。
保修政策:优先选择提供2年以上整机保修、24小时响应的供应商。
长期使用成本:低功耗设计(<3kW)每年可节省数千元电费,模块化结构可降低维修费用。
其他注意事项
安全认证:必须符合GB/T 29476或UL 61010等电气安全标准,拒无第三方认证的产品。
实际需求匹配:
科研机构:优先选择高精度(0.5级)、多功能的机型。
产线质检:侧重稳定性与测试速度(如每小时20个样品以上)。
供应商资质:核查厂商是否具备高压设备生产许可,提供现场演示服务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