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积与表面电阻率测试仪原理及关键参数
一、测试原理与技术特征
体积表面电阻率测试仪采用三电极系统结构,依据ASTM D257与IEC 60093标准建立测试模型。主电极与保护电极间距设计遵循1.5mm±0.1mm的精密要求,消除边缘泄漏电流影响。测试电压范围覆盖10V-1000V(±1%精度),满足不同材料测试需求。现代仪器普遍配备四端测量技术,通过分离电流电压回路,将测量灵敏度提升至1×10^4~1×10^16Ω量程。
二、关键测试参数控制
1. 电极系统:建议采用不锈钢电极(Ra≤0.8μm)配合弹簧加载装置,确保接触压力稳定在(50±5)N
2. 环境控制:温度(23±2)℃、湿度(50±5)%RH条件下,测试数据重复性可达±5%
3. 极化时间:根据材料特性设置30s-600s极化区间,消除介质吸收效应
三、工程应用案例
某高压电缆厂采用TERCO 434B测试仪进行XLPE绝缘检测时发现:
- 表面电阻率异常波动(1×10^14~1×10^15Ω)源于材料表面结晶不均
- 体积电阻率离散值(>±20%)提示混炼工艺存在缺陷
通过改进挤出温度(从135℃调整至145℃)与冷却梯度,使体积电阻率稳定在3.5×10^16Ω·cm±5%
该测试技术可有效评估材料导电特性差异,为绝缘制品质量控制提供量化依据。测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电极配置规范性及环境参数稳定性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