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体、特别是空气,是电力系统中应用相当广泛的绝缘材料。如架空输电线路相与相之间、线路与铁塔之间、变压器引出线之间都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的。此外,在一些液体与固体绝缘材料内部也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气泡。所以气体放电的研究是高电压技术中的一个基本任务。
在通常情况下,由于宇宙射线及地层放射性物质的作用,气体中含有少量的带电质点(约为1000对/cm3),在电场作用下,这些带电质点沿电场方向运动,形成电导电流,故气体通常并不是理想的绝缘材料。当电场较弱时,由于带电质点极少,气体中的电导电流也极小,故可认为气体电介质是良好的绝缘介质,在电场作用下,电子在气体介质中的运动轨迹如图1-1所示。
当加在气体间隙上的电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,间隙中的电流会突然剧增,气体介质会失去绝缘性能而导致击穿,这种现象称为气体介质的击穿,也称气体放电。击穿时加在气体间隙两端的电压称为该气隙的电压击穿,或称放电电压,用UF表示。均匀电场中,电压击穿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该气体介质的击穿场强。击穿场强反映了气体介质耐受电场作用的能力,也即该气体的电气强度,或称气体的绝缘强度;在不均匀电场中,电压击穿与间除距离之比,称为该气体介质的平均击穿场强。
气体间隙击穿后,由于电源容量、电极形式、气体压力等的不同,而具有不同的放电形式。在大气压或更高的气压下常表现为火花放电的形式,但如果电源功率大、内阻小时,就可能出现电流大、温度高的电弧放电。不管是火花放电还是电弧放电,放电通常限制在一个带状的狭窄通道中。在极不均匀电场中,可能只有局部间隙中的场强达到临界值,在此局部处首先出现放电,叫局部放电。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周围出现的电晕放电就属于局部放电。
上面所说的“放电"或“击穿"也适用于液体或固体介质。当电极间既有固体介质,又有气体或液体介质,它们构成并联的放电路径时,放电往往沿着固体介质表面发生,通常叫做闪络。例如当输电线路上出现较高的电压时,常常会引起沿绝缘子表面的闪络,固体介质中的击穿将使介质强度丧失。而在气休或液体介质中发生击穿则一般只引起介质强度的暂时丧失,当外加电压去掉后,能恢复其绝缘性能,故称为自恢复绝缘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