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介电强度(击穿强度测试仪)
介电强度定义:
介电强度是一种材料作为绝缘体时的电强度的量度,也称击穿强度. 它定义为试样被击穿时, 单位厚度承受的最大电压, 表示为伏特每单位厚度. 物质的介电强度越大, 材料的绝缘性就越好.
击穿强度的计算:
式中:E——介电强度,KV/mm
V击穿——击穿电压,KV
d——试样厚度,mm
基本原理:
固体介质中,总有一些自由电子存在,在外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撞击中性原子,致使原子电离,最终造成材料击穿。
塑料材料的击穿过程,通常把不随温度变化的击穿称为电击穿,把随温度变化的击穿称为热击穿。
热击穿的外部表现是介电强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,与施加电压作用的长短有关;与电场畸变及周围介质的电性能关系不大;击穿点多发生在电极内部。
电击穿的特点是介电强度与周围介质的电性能有关;击穿点常常出现在电极边缘其至电极以外。电压作用时间短,击穿电压高,与电场均匀度密切相关,但与环境温度及电压作用时间几乎无关。
试验方法:
短时法(连续均匀升压)
施加于试样的电压从零开始,以均匀速率逐渐增加到材料发生介电破坏。
低速升压法(逐级升压)
将预测击穿电压值的一半作为起始电压,然后以均匀速率增加电压直到发生击穿。
每级升压值大约为V击穿的5~10﹪。
测试的试样厚度一般是1.59mm
影响因素:
1.电压波形及电压作用时间的影响
2.温度的影响
3.试样厚度的影响
4.湿度的影响
5.电极倒角r的影响
6.媒质电性能影响
电话
微信扫一扫